
3月30日,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視頻會,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出席會議并講話。會議強調,當前,春耕生產從南到北陸續展開,正值小麥條銹病防控關鍵時期,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保障糧食安全和病蟲害防控的總體部署,早謀劃、早準備、早防治,創新方式方法,工作抓實抓緊,措施落細落小,堅決打贏“蟲口奪糧”攻堅戰。
會議指出,預計今年我國小麥條銹病、赤霉病大流行風險高,草地貪夜蛾、水稻“兩遷”害蟲呈重發態勢,程度重于上年,要立足抗災奪豐收,堅決遏制重大病蟲暴發成災,確保草地貪夜蛾不造成大面積北遷危害,確保流行性、暴發性病蟲害不造成大面積減產,確保境外蝗蟲不造成入侵危害,重大病蟲害防控處置率達到90%以上,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5%以內。
會議強調,要落實五個強化,扎實做好病蟲害防控各項工作。一是強化屬地責任,把“蟲口奪糧”保豐收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內容,明確任務,落實措施。二是強化監測預警,全面監測調查,及時發布信息,嚴格報告制度。三是強化分區治理,樹立全國“一盤棋”意識,分類施策、分區治理,重點筑牢邊境、長江、黃河、長城四條草地貪夜蛾防線。四是強化科學防控,推進統防統治、綠色防控,帶動群防群治、聯防聯控,提升科學用藥水平。五是強化指導服務,分區域、分作物、分病蟲召開防控現場會,開展巡回指導,督促工作落實。
會議要求,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、中央一號文件精神,落實《生物安全法》《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》規定,健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,切實提升植保防災減災能力和水平。

附:
長江中下游和黃淮等常年病害流行區,要在加強健身栽培的基礎上,把握小麥抽穗揚花關鍵時期,見花打藥,主動預防,遏制病害流行。
對高感品種,在小麥抽穗至揚花期,如天氣預報有連續陰雨、結露和多霧天氣,首次施藥時間應提前至破口抽穗期;藥劑品種可選用氰烯菌酯、咪鮮胺、戊唑醇、氟環唑、枯草芽孢桿菌、井岡·蠟芽菌等;在赤霉病重發區,可選用丙硫菌唑、氟唑菌酰羥胺、丙唑·戊唑醇、氰烯菌酯·戊唑醇等新藥,要用足藥液量,施藥后3-6小時內遇雨,雨后應及時補治。如遇病害嚴重流行,第一次防治結束后,需隔5-7天再噴藥1-2次,確??刂菩Ч?。對多菌靈抗性高水平地區,應停止使用苯丙咪唑類藥劑,提倡輪換用藥和混合用藥。赤霉病偶發區,可結合其他病蟲防治,在抽穗揚花期進行兼治。加強病情監測,實施分區防治。西南、漢水流域和河南南部、甘肅隴南等主要冬繁區,要封鎖發病田塊,全面落實“帶藥偵查、打點保面”預防措施,減少菌源外傳,阻止向黃淮和華北麥區擴散蔓延,減輕晚熟冬麥及春麥區流行風險。在越夏區,春季遮蓋轉主寄主小檗四周的麥秸堆,阻止條銹菌有性生殖發生,降低條銹病毒性變異速率。黃淮春季流行區,落實“發現一點,防治一片”的防治策略,及時控制發病中心;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.5%-1%時,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,并且做到同類區域防治全覆蓋。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、烯唑醇、戊唑醇、氟環唑、已唑醇、丙環唑、醚菌酯、吡唑醚菌酯、嘧啶核苷類抗菌素、烯肟·戊唑醇等。